澳门·永利集团(3044-VIP认证)网站-Best Platform

您好,欢迎光临澳门·永利集团3044
027-87224696 | marketing@frasergen.com | 中文|English 咨询客服
MARKET DYNAMICS—— 市场动态 ——
首页 > 市场与支持 > 市场动态
市场动态MARKET DYNAMICS

项目文章丨IF=21.9496!列当科植物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寄生植物的演化历史

发布时间:2022-7-20 14:36:42阅读次数: 分享到:

2022年7月18日,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Molecular Plant(IF=21.9496)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吴建强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Comparative genomics of orobanchaceous species with different parasitic lifestyles reveals the origin and stepwise evolution of plant parasitism”,该研究首先构建列当科自养和全寄生植物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随后结合已发表的兼性半寄生、专性半寄生植物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进而揭示了列当科寄生植物的演化历程,并为寄生杂草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见解。永利集团3044承担了本研究中主要的基因组测序工作。


图1  文章发表信息


自然界绝大部分植物是自养生物,但也存在着4750种寄生植物。寄生植物完全或部分依赖植物宿主生存,并从中提取水分和营养。一些寄生植物仍然具有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这些被称为半寄生植物;另一些则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全寄生物。根据完成生命周期是否需要宿主,寄生植物也可分为兼性和专性。在被子植物中,寄生植物从自养植物独立进化了12到13次,在八个寄生植物谱系中,半寄生物种已经灭绝,只剩下全寄生物种。列当科(Orobanchaceae,Lamiales)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包含了自养、兼性半寄生、专性半寄生和全寄生植物的科,是研究植物寄生习性演化过程的最佳类群(图2)。


图2  列当科自养及不同寄生类型的代表性植物


研究者首先通过ONT、PacBio和Hi-C测序构建了自养植物钟萼草(Lindenbergia luchunensis)、全寄生植物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和埃及列当(Phelipanche aegyptiaca)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随后结合已发表列当科基因组/转录组数据,构建了列当科物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支持自养植物Rehmannieae类是所有列当科植物的姊妹群,Lindenbergieae是列当科所有寄生植物的姊妹群;据估计,列当科约起源于4651万年前,寄生植物出现早于3858万年前,全寄生植物至少在列当科中独立进化了3次。


图3  列当科植物的系统进化树


列当科的基因组大小和染色体数不同,它们似乎与寄生程度呈正相关。研究者对列当科的基因组进化研究显示,列当科共经历两次WGD事件,一次是7348万年前的βL事件,对吸器起源起到重要作用;一次是3264年前的αB事件,这是寄生植物分化后独立出现的基因组加倍。重塑祖先核型的18条染色体,发现钟萼草和向日葵列当与祖先的原染色体表现出良好的共线性,而埃及列当的8条染色体至少经历了11次的融合事件。此外,LTR的扩增是寄生植物基因组大小增加的主要驱动力。


图4  列当科基因组的进化


随后,研究者又对列当科植物的基因和基因家族进行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寄生植物同样发生了剧烈的基因家族收缩与扩张。扩张的基因家族主要富集在转录调控、运输、细胞壁等途径中,这些基因可能参与吸器的进化。


在基因家族收缩方面,随着寄生习性的加深,列当科寄生植物基因丢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自养到兼性半寄生丢失约2-3%,到专性半寄生丢失约6-7%,再到全寄生丢失约13-15%。列当科寄生植物丢失的一半基因与菟丝子相同,即主要与光合作用和叶绿体功能相关;不同的丢失基因主要与寄生形态有关,与光合、光信号相关的基因在列当科中发生了更多丢失,而与根器官相关的基因在菟丝子中发生了更多丢失。


图5  列当科寄生植物与菟丝子丢失基因的比较


综上,研究者通过构建列当科不同生态习性物种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同时结合已发表的其它寄生植物基因组,从基因组、基因等方面深入的比较分析了寄生植物的进化。结果支持了寄生习性三段式的演化过程,即首先获得吸器,与寄主建立物理连接;逐渐依赖寄主,开始丢失不必要的功能基因;最终再获得新基因使其更加生理上特化和提高对寄主的依赖性。


此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宇星博士,通讯作者是吴建强研究员。此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培育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和云南省博士后基金的资助。


农学科研
表观遗传
基因组
重测序
转录调控
微生物
生物信息学服务
医学临检
实体瘤基因检测
血液肿瘤基因检测
心血管精准用药基因检测
单基因遗传病检测
病原微生物产品
医学科研
三代测序技术
单细胞测序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
三维基因组学技术
市场与支持
市场动态
菲沙课堂
产品速递
关于菲沙
菲沙简介
菲沙团队
菲沙成果
技术平台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校园招聘
社会招聘
联系我们
  • 电话:027-87224696
  • 传真:027-87224785
  • Email:support@frasergen.com
  •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666号光谷生物城D3-1栋三楼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澳门·永利集团3044 鄂ICP备13010493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anhu

XML 地图